醫工強強聯手 陽明交大EMBA激盪出「跨域新價值」

  • 2021-10-02
  • 王曦羽

醫工強強聯手 陽明交大EMBA激盪出「跨域新價值」

文 / 陳書孜 
醫工強強聯手 陽明交大EMBA激盪出「跨域新價值」
陽明交大EMBA執行長張家齊教授認為,陽明交大併校後將創造產學跨域新價值,深具未來潛力,將成為吸引各方頂尖人才的一大優勢。

今年初,醫科頂大陽明大學與工程名校交通大學正式宣布合併,隨即在《遠見》2021年「國內大學聲望調查」中,一舉拿下「未來十年最具潛力大學」榜首,雙方的融合與加乘從大學開始啟動,未來也將進一步延伸到EMBA。陽明交大EMBA執行長張家齊教授強調,未來課程內容將更跨域創新外,兩校合併後,將同時強化新竹與台北兩個上課地點,成為吸引各地多元頂尖人才的另一大優勢。 

台灣靠著資訊業打下一片天,但除了少數獨佔鰲頭的產業外,絕大多數的資訊業難逃毛利下滑的危機;隨著政府在2017年提出5+2產業創新計畫,以生醫產業驅動台灣下一個世代的產業成長,再加上台灣厚植多年的科技力,「智慧醫療」成為未來新顯學;與此同時,陽明交大強強聯手,正朝著醫工跨域的未來邁開大步。 

陽明交大EMBA創造產學跨域新價值 深具未來潛力

張家齊指出,陽明交大的合併其實也深諳產業發展脈絡,但這樣的合併效果又與原本就有醫學院的完全大學不同,「他們因為原本就有醫學院,大家各司其職行之有年;相較之下,陽明交大因為合併將會碰觸更多的火花。」但她並不擔心彼此的碰撞,反而認為,這將會是一種互補的合併型態,交大的強項是工程,陽明則是生技醫療,彼此有不同的專長也有需要互相補強的弱項,心態上比較容易對接,甚至會更希望與對方交流,進而激盪出跨域的創新。 

EMBA學員們擅長借力使力及資源共享,加入陽明的醫療專業後,更有機會創造跨域新價值。圖/EMBA學員們擅長借力使力及資源共享,加入陽明的醫療專業後,更有機會創造跨域新價值。

上課地點跨新竹、台北兩地 吸納各方頂尖人才 

「這樣的合併綜效,在EMBA會更明顯!」張家齊有信心的說,目前兩校還是維持各自不同特色的EMBA,陽明校區的生醫EMBA學程著重以生技醫療為主;交大校區的EMBA學程則匯集各個產業菁英人才,以管理為主,上課地點主要於新竹交大校區上課,部分課程地點於台北北門校區或陽明校區,增加了更多選課和上課地點的彈性。再加上兩邊可以互聘師資,張家齊以交大校區為例進一步說明,有從陽明來的腦神經科學老師、骨科教授、或是與體適能相關的精準醫療的老師進來,「對原來一般商管的人來說,他的世界就此打開了!」 

加上EMBA成員來自不同產業界菁英,擅長借力使力及資源共享,加入陽明的醫療專業後,將打開不同的視野,也有機會看到更多可能的新商機。她舉例說,當企業經營者或是科技背景的人參加一場達文西手臂的操作課程,或是置換骨關節的技術課程時,他們在過程中有可能看到自身產業能夠著力的點,進而延伸出新產業或新商機的可能。

頂尖師資課程  打造出跨域人才最佳交流場域 

此外,陽明交大EMBA透過新生訓練的「拔階相處」模式,讓所有的學員放下各自原本顯赫的身份,單純的回歸到學生與同儕的角色,即使是「副參謀長來了也要一起搬桌子」,張家齊笑著說,再加上陽明交大EMBA每屆只收一班62人,錄取率並不高,這些在職場打拼征戰多年的人,很珍惜與享受這樣的單純,甚至找到人生下半場也要一起玩、或是一起工作的夥伴。 

當學員心態上做好準備後,透過陽明交大EMBA橫跨產官學界頂尖師資的帶領,以及別出心裁的課程設計,打造出跨域人才最好的交流場域。除了具有小班制、不分組(每年僅收一班、不分組別)及選才制的特色外,同屆同學還會分小組,每個小組約6至9名成員,且各自具備不同專業,包括公司負責人、生產製造、財務、法務、人資或行銷等,宛如一家具體而微的小公司,一起完成2年半的學習。 

陽明交大EMBA以最具特色的課程「贏利模式競賽」,強調「做中學」,集眾人之力發現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。
圖/陽明交大EMBA以最具特色的課程「贏利模式競賽」,強調「做中學」,集眾人之力發現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。 

贏利模式競賽  發現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 

再加上陽明交大EMBA以最具特色的課程「贏利模式競賽」來貫穿整個學程,這項強調「做中學」的分組實務課程,組員先以各自公司營運模式,與同組同學一一進行深度分析與診斷,每組最後提出一至二個案例,從原主題衍伸出數個有潛力的商業模式,再集眾人之力,將這些商業模式精心打磨,最後進行比賽,看哪一組最能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嶄新商業模式。透過這門學程,不僅發揮每一個高階經理人的專長,也能集眾人之力,發現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。 

「EMBA就很像一顆鑽石,學生、老師就好像是發光的各個面,帶著自己的光芒又彼此互相連結!」張家齊有感而發的說,陽明交大試圖打造一最佳互動平台,讓師生間的產學激盪、學員間不同領域的跨域共學,彼此互相帶動,有機發展,往往一些微小的改變就會創造出一些不同的價值,然後繼續往前驅動下一個成長的爆發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