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忠謀、魏哲家再忙也要來的蘭成講座,有什麼厲害?

  • 2022-12-08
  • 王曦羽
這是一張圖片
圖/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(左)、台積電總裁魏哲家(右)。賴永祥攝

這次台積電赴美,凸顯美國重建製造業在地供應鏈,正面臨人才嚴峻挑戰。近期有網友戲稱,要解決,設立交大AZ(亞利桑納)分校不就得了?事實上,陽明交大管院院長鍾惠民也透露,「這陣子,美國不少大學來台灣找我們,希望合作。」為何陽明交大備受美國學界矚目?除了半導體人才從此出,從張忠謀、魏哲家再忙也要來的蘭成講座傳奇,也可探知。

「門都沒有!」台積電總裁魏哲家,日前出席陽明交大EMBA「蘭成講座」暢談「半導體新挑戰」,霸氣回應外界質疑「台積電赴美恐掏空台灣半導體」。選在12月3日美國廠移機典禮前,以及外界質疑高漲的敏感時刻,魏哲家排除萬難也要出席,不禁令人好奇,到底「蘭成講座」有何來頭?

蘭成講座的動人緣起

蘭成講座的故事,得從1990年說起。那是台灣科技產業攀峰的年代,曾一手建立台灣首座半導體研究中心與「國家毫微米實驗室」(NDL),奠定台灣世界級半導體產業基礎,張俊彥接任交大校長後,1998年決定成立EMBA,培養更多科技產業高階經營管理人才,更曾力邀張忠謀來替EMBA上課。

2017年,陽明交大EMBA成立滿20年,時值台灣產業面臨轉型嚴峻挑戰。陽明交大管理學院院長鍾惠民回憶,當時張俊彥有感台灣產業急需轉型,企業高階主管更需具備「勇於創新的信念(innovation mentality)」與「逐鹿全球的視野(global impacts)」。特別成立蘭成講座,力邀龍頭企業領袖演講與座談,希望對企業經營觀念轉型有所貢獻。

這是一張圖片
陽明交大EMBA「蘭成講座」,力邀龍頭企業領袖演講與座談,希望對企業經營觀念轉型有所貢獻。林鳳琪攝圖/陽明交大EMBA「蘭成講座」,力邀龍頭企業領袖演講與座談,希望對企業經營觀念轉型有所貢獻。林鳳琪攝

取名為「蘭成講座」,則是為了紀念美國科學院朱蘭成院士對交大(陽明交大)、對台灣科技產業的貢獻。

朱蘭成生於江蘇准安,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大,1938年獲MIT博士,學術界知名的「朱式方程式」闡明移動介質與場之能量關係,就是朱蘭成發明。

曾獲美國總統科學獎章(United States Certificate of Merit),中央研究院院士、美國科學院院士等榮耀。心繫國家人才培育,朱蘭成曾說,「提攜年青輩至為重要,是國家未來之希望」。

1958年,朱蘭成積極協助交大在新竹建校,並力邀海外知名學者來台任教,如MIT的Prof. Ecles, Prof. D. Arden, Prof. Petterson;康乃爾大學王兆振教授, Prof. Dallman及Bell Labs 的J.J. Chang及施敏教授,Westinghouse 凌宏璋博士, Dr. McNally, Dr. Mcgauhan等。

新竹交大因此陸續建立起影響台灣科技業發展的關鍵系所,如計算機、微波雷射、電信及半導體等實驗室等。鍾惠民表示,新竹交大腹地雖小,但台灣電子業高階主管,有三成以上是交大校友。

魏哲家俏皮指台積電赴美,交大一起去就好了

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是交大校友,台積電高階主管,有超過二成以上畢業自交大。12月3日魏哲家在「半導體新挑戰」演講中提及,台積電美國設廠,人才是最大挑戰之一,「若交大也在(美國)就好了。」他開玩笑說。

鍾惠民透露,2017年蘭成講座第一屆,一手催生講座的張俊彥當時已罹癌,仍心心念念,親自出馬,力邀張忠謀擔任主講人,「隔年張校長就過世了,這是他過世前最在乎的一件事。」

「當時張董事長演講主題就是創新。外界說台積電是『代工模式』,太簡化了。」鍾惠民表示,「台積電不走傳統半導體垂直整合,而是『開放式創新』,當年張董一直強調,開放性創新要連結商業模式。」「第三屆魏總裁談半導體生態系統,也是開放性創新。因為要很多人參與,系統要夠好、夠創新。」

這是一張圖片
台積電總裁魏哲家,日前出席陽明交大EMBA「蘭成講座」,霸氣回應外界質疑「台積電赴美恐掏空台灣半導體」。林鳳琪攝圖/台積電總裁魏哲家,日前出席陽明交大EMBA「蘭成講座」,霸氣回應外界質疑「台積電赴美恐掏空台灣半導體」。林鳳琪攝

鍾惠民分析,台積電2017年營業額為9770億(近1兆),毛利率近50%,股東權益報酬率23.56%。2018年,魏哲家與劉德音接班,2022年營業額已經上看2兆,毛利率近60%,股東權益報酬率應該會超過35% ,「張忠謀董事長的接班安排很成功。」

台積電未來面臨製造業國際化與地緣政治之挑戰,美國希望重建製造業在地供應鏈,都面臨人才嚴峻挑戰。鍾惠民透露,「事實上,這陣子,美國不少大學來台灣找我們,希望合作。」

「世界知名大學都在海外設分校,例如紐約大學在上海有分校,台灣這麼多所大學,只有銘傳大學有海外分校,」鍾惠民語重心長說,台灣產業轉型,供應鏈海外打群架,如何結合台灣教育與人才培育,值得各界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