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矽谷到國際 創業 Day 1 就獲利 ── 貿聯集團董事長梁華哲專訪
因疫情暫緩3年的 UC Berkeley 課程恢復了!學長姊們都滿心期待😀
4月份除了到 UC Berkeley 進行短期密集進修課程,同時也將參訪 Genentech, Google, BizLink, Applied Materials 等企業。其中 BizLink 董事長梁華哲更是電工72級的校友,本期友聲雜誌專訪內容分享給大家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從矽谷到國際 創業Day 1就獲利── 貿聯集團董事長梁華哲專訪
美國矽谷,不只孕育出無數改變世界樣貌的企業,更是新創團隊進駐的指標聖地,電工72級的梁華哲學長早在1996年就勇闖當地,和妻子郭殷如、好同學鄧劍華共同創辦貿聯,並一路拓點設廠,至今跨足全球。作為赴美事業有成的大前輩,梁華哲學長坦言,工程師出身的他,創業可以說是無心插柳。「那年我30幾歲,那時候只想著反正失敗的話,還可以回去上班,沒想到最後走了條不歸路!」梁學長笑著說。
這條「不歸路」一走就是快30年,能夠屹立不搖,梁華哲學長指出:「過程中轉換跑道滿多次的。」一開始從連接線材起家,進入車用市場,如今還要挑戰全新的智慧醫材領域,隨著跑道一次又一次地轉換、產品線不斷地拓展,在開拓事業版圖的過程中,唯一沒變的,或許就是貿聯團隊的組成多元性,以及經營上的彈性,而後者在龐大的跨國企業中相當難能可貴。
創辦伊始,梁華哲學長帶領公司的方法,不外乎用明快的決策廣納各國人才,「國際化」堪稱貿聯的正字標記。學長笑語,在貿聯工作英文能力很重要,內部主要以英文溝通為主,即便是亞洲廠區,也會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,為貿聯的經營注入多國觀點。梁華哲學長不藏私地表示,語言只是傳遞訊息的工具,內部溝通順暢,對企業來說更為重要,因此每一季貿聯都有全員大會,除了讓經營階層聽取員工意見之外,也讓不同事業群的夥伴能夠彼此交流。
話題至此,梁華哲學長特別有感觸,他觀察到,亞洲同仁較內斂、較少對外發表自己的意見,相較之下,歐美團隊敢於直言,尤其是2017年併購德國LEONI 集團旗下電器線束部門時,讓他印象深刻的「文化衝擊」。梁華哲學長笑說:「當初對方的意見非常多,但最後也很乾脆,只要是公司定案的事情,就會集體一條心地朝向目標前進。」
「那時候也見識到德國人多麼按部就班,他們做很多事前規劃,並且按照計劃一條一條去執行,但有時候對於企業來說,需要保持一定的彈性,所以當出現計劃之外的機會或變因時,歐洲團隊顯得不那麼靈活。」梁華哲學長自認不是霸氣型的領導者,他習慣聽取多方意見後再做總結,而那次併購也讓貿聯更加了解歐洲跟亞洲團隊的文化特性,要能夠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,溝通是不二法門。
除了團隊溝通,我們也好奇,從創業第一天就獲利至今的貿聯,不論在併購或在產品線開拓方面,如何才能每次都做出「正確的判斷」呢?聽到這個問題,梁華哲學長大笑:「我怎麼知道!」雖然覺得自己像個創業幸運兒,但實際上梁學長心中有一把量尺,他會捫心自問一堆問題,例如「這是否值得做?」、「此處是否已經變成一個紅海、殺戮戰場了?」、「貿聯的產品在這裡有沒有競爭力?」……等等,仔細評估後為公司做出最適合的決策。
從一個純粹的工程師,搖身一變成為跨國企業大老闆,過往還能親自開著堆高機把貨搬上搬下,如今此場景已成絕響,工作思維自然也跟過去大不相同,以前天真地以為「我們做的產品這麼好應該賣得出去」,後來才知道經營沒有這麼單純。創業多半講究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其中唯有「人和」一項能讓創業者高度掌控,同樣一個產品在同樣一個市場,不同的人去做,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。梁華哲學長非商科出身,他邊走邊摸索出屬於自己那套「快、狠、準」的經營風格,工作之餘梁學長喜愛閱讀,從他人經驗裡擷取精華,甚至作為借鏡,有助於他做決策和判斷。
梁華哲學長結合自身遠赴美國的經驗,勉勵年輕人勇於跳脫舒適圈,打開世界之窗、接受更多文化洗禮,說不定未來也會跟他一樣,走上一條多年後回過頭來看都忍不住自我吐槽,但外人卻覺得無比精彩的「不歸路」!